1. Home
  2. 育兒攻略
  3. 小朋友自理能力差?3 個自理能力訓練
小朋友自理能力差?3 個自理能力訓練

小朋友自理能力差?3 個自理能力訓練

0

自理能力的意思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照顧自己的能力, 其中包括穿衣、進食、梳洗及如廁。

現今香港「港孩」的現象很常見,他們凡事依賴其他人,不懂得照顧自己。他們就是自理能力差的例子,不少父母因為寵愛孩子或怕麻煩,所以選擇替孩子打理大小事務,小至吃飯、綁鞋帶,大至處理人際關係。因應不同年紀及環境,小朋友需要不同的自理能力,除了日常照顧自己外,也包括手腳協調、社交能力等。

評估子女自理能力的高低

父母可以從子女日常生活方面評估子女的自理能力,以下分為四大項目,隨着年紀增長,由嬰兒期,到幼兒期、小學、中學,小朋友可以達到不同的自理能力例子。


第一,進食方面,嬰兒應該懂得使用雙手拿食物放進嘴裏進食,用雙手持奶瓶啜飲。幼兒可以在進食時正確使用飲管、匙羹、水杯。更可以逐漸自行進食,用杯喝水時不會令水濺出,學會使用不同餐具進食,例如用叉拮食物。懂得吐果核和魚骨、可以咀嚼硬和韌的固體食物。懂得用筷子進食、知道不同食物的食用方法,懂得進食後自行擺放和收拾用具。


第二,穿衣方面,嬰兒應該懂得伸出手腳來配合穿衣服。幼兒應該懂得解開魔術貼,脫下鞋子、短褲和內褲。更可以逐漸自行穿上和脫掉簡單的衣物和拉開拉鍊,懂得解開和扣合鈕扣,懂得分辨鞋子的左右和衣服的正反面等。


第三,如廁方面,幼兒應該可以說出如廁需要,在尿槽和馬桶前正確如廁,並在如廁後自行洗手,如廁後懂得按水掣沖廁,大小二便後用紙巾清潔和洗手,分辨男女廁所符號。


第四,梳洗方面,幼兒應該懂得如何用毛巾抹嘴、用水洗手, 更可以逐漸用牙刷刷牙、用清水漱口及用紙巾抹鼻涕,並懂得自行洗臉、刷牙、洗手和沖涼,並知道使用梳梳頭、用毛巾擦乾身體和擠出適量的清潔用品等。

如何透過訓練提高小朋友自理能力?

如果家長評估小朋友的自理能力後,發現他們自理能力差,家長也不需要過度擔心,因為這些自理能力大多都是後天學習所學會的,需要家長協助小朋友透過日常訓練提升自理能力。以下是三種有效的訓練提升小朋友的自理能力。


第一,培養正確觀念。隨着小朋友年紀增長,家長應該逐漸鼓勵小朋友自行打理日常生活,培養小朋友的主動性,減少他們的依賴性,幫助他們養成獨立完成日常事務的習慣。以穿衣方面為例子,家長可以讓小朋友自行穿衣服,綁鞋帶。目的是從小事開始累積經驗和訓練不同的自理能力。父母要避免對小朋友百般遷就,會導致他們失去學習自理能力的機會。


第二,模仿訓練。小朋友處於快速接收外界事物的年紀,九成人父母是他們成長中主要的學習對象,透過模仿父母的行為是訓練和學習自理能力的好方法,家長可以多動手做,示範進食、穿衣、如廁等的正確步驟,並講解當中的方法和背後的觀念。家長也應該循序漸進,嘗試把事情分拆,讓孩子逐漸完成,例如先教他們學習如何開關水龍頭,然後才開始學習洗手。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訓練的成效,幫助小朋友提高自理能力。


第三,適當獎勵小朋友。在小朋友學習自理的過程中,如果他們可以正確獨立完成事情,家長應該給予適當的讚賞或獎勵,幫助小朋友建立自信。例如如果小朋友可以自己吃飯,家長可以獎勵小朋友喜愛的糖果或點心。讓他們明白自行打理生活是正確的,能符合父母的期望,得到他們讚賞,也可以得到獎勵。小朋友一開始可能會因為得到讚賞和獎勵,而持續自行打理生活,當明白到背後的正確觀念和養成習慣後,他們就會自發打理生活。小朋友也能體驗學習新事物的喜悅,有助他們持續學習自理能力,也可以從中得到成就感。


孩子在成長的階段難免跌跌撞撞,家長認為在一旁全心呵護便能保護子女,小至穿衣穿鞋,甚至大小二便。但過分的照顧反而會令孩子認為一切是理所當然,導致他們喪失自理能力。學習自理是小朋友成長十分重要的一環,學習自理能讓孩子不斷接觸新的事物,並懂得在之中找到平衡,活出自我。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