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ome
  2. 育兒攻略
  3. 小朋友心情捉摸不定,常常發脾氣? 一文了解生氣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小朋友心情捉摸不定,常常發脾氣? 一文了解生氣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小朋友心情捉摸不定,常常發脾氣? 一文了解生氣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0

在街上,小朋友經常因不同事情發脾氣,大叫、打人、打自己、大哭等,令家長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往往產生尷尬的場面。一些家長會以強硬的態度叫小朋友停止發脾氣,或者選擇冷處理,不理會小朋友。這樣不但打擾旁人,也會影響小朋友身心發展。面對愛發脾氣的小朋友,家長應該學習妥善處理的方法,才可以有效教育孩子。

3個小朋友會發脾氣大叫、打人原因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才可以對症下藥。在語言發展階段(即歲半至3歲左右)的幼兒最發脾氣,因為他們開始產生自我概念和佔有欲,並且想控制自己的事情,例如作息時間和玩樂時間等。但是他們仍然處於學習說話和表達自己的階段,他們難以表達感受或意見,所以藉發脾氣來表達。這就是一些小朋友發脾氣的原因。對於剛入學或升小學的兒童來說,他們要重新適應充滿規矩和要求的學校,相比在學校,在家中不會這麽多規矩或要求,環境的轉變會令他們無所適從,更容易發脾氣。

img


其次,家長的管教方式也會導致小朋友選擇發脾氣來表達自我。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發脾氣才可以博取父母關注。小朋友可能基於以往表達需求時被家長忽視,所以藉發脾氣來表達,但其實背後沒說清楚背後沮喪、焦慮、挫折的原因是因為有情緒、有需求,希望得到別人關注。而家長平時的行爲同樣會影響小朋友,令小朋友模仿。例如一些家長會以命令或恐嚇式的語氣,大聲喝罵子女令他們服從,令小朋友產生錯誤觀念以爲大聲喝罵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模仿父母大叫和發脾氣。


此外,小朋友發脾氣打人和打自己亦有其背後的原因。打人打自己是小朋友一種溝通方式,是用以表達挫折或生氣了,但是這並非抒發情緒的正確方法。打人打自己亦有可能是表達緊張、害羞、焦慮的行為,小朋友用打來減緩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覺。孩子最早出現打自己的行為,大約在6個月到2歲之間,因為身體和語言能力處於發展階段, 小朋友又會經歷重重阻撓,很容易受挫,隨著表達能力進步,打自己打人的行為就會減少。另一個作出打人打自己的行為的原因是小朋友發現自己可以吸引到大人的注意力、引起反應或控制,所以再次作出相同行為去引起關注。

如何處理小朋友發脾氣?

方法一: 停止否定和批判

面對小朋友發脾氣,家長不應該大聲責罵小朋友。家長可能會以為嚴厲和大聲的語氣可以令小朋友害怕,聽從父母說話。但是孩子心裡接收到的是家長在否定自己,也會誤以為父母不喜歡自己。長期下來很容易導致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低落,覺得不被愛,也可能對父母產生抗拒的心態,持續以發脾氣來表達不滿。

方法二: 教導小朋友表達情緒

孩子發脾氣一部分的原因是他不知道他們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家長可以幫助小朋友示範在不同情境時出現的情緒,教他們表達這種情緒。父母可以教小朋友如何命名情緒,這樣小朋友可以言描述情緒,來表達感受。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孩子的無助感,因為小朋友知道他成功向父母表達了自己的情緒。

方法三: 陪伴孩子抒發情緒的方法

憋住的情緒,可能令小朋友過度抑壓,有損小朋友心理成長,所以小朋友要學習正確的宣洩方法。沒有被表達或釋放出來的情緒會在心中一直累積,有機會令小朋友產生暴力傾向或過度自卑。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可以給小朋友多一點時間,陪伴在他們身邊,讓小朋友知道他們可以安心地宣洩情緒。例如與父母傾訴、玩樂也是抒發情緒的正確方法。

總結而言,家長應該更細心觀察小朋友發脾氣、打人、打自己、大叫的原因。耐心地回應小朋友的需求。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情緒管理,才可以幫助小朋友身心發展,也可以減少小朋友發脾氣的情況。

Close